網(wǎng)上有很多關(guān)于中國pos機數(shù)據(jù),NBA數(shù)據(jù)統(tǒng)計術(shù)語大全的知識,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(guān)于中國pos機數(shù)據(jù)的問題,今天pos機之家(www.tjfsxbj.com)為大家整理了關(guān)于這方面的知識,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!
本文目錄一覽:
中國pos機數(shù)據(jù)
在NBA常見的數(shù)據(jù)統(tǒng)計中有一些專門的術(shù)語,特別是在對NBA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網(wǎng)站查詢時,了解這些基本術(shù)語的含義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進行討論,真實有效的數(shù)據(jù)是有理有據(jù)的基礎(chǔ)。下面是NBA統(tǒng)計中常用術(shù)語的介紹。
1. 2P(2 Point Field)——2分球命中數(shù)
2. 2P%——2分球命中率
3. 2PA(2-Point Field Goal Attempts)——2分球出手次數(shù)
4. 3P——3分球命中數(shù)
5. 3P%——3分球命中率
6. 3PA——3分球出手次數(shù)
7. Age——球員在賽季2月1號的年齡
8. AST——助攻
9. AST%——助攻率
10. Award Share——獲獎支持率,即投票得分/總分值,例如在2002-03賽季鄧肯得分962分,總分值1190分那么他的MVP支持率是962/1190
11. BLK(Blocks)——蓋帽
12. BLK%——蓋帽率
13. BPM(Box Plus/Minus)——BPM是衡量球員在每100回合超過聯(lián)盟平均得分的估值,同樣可以計算球隊的平均BPM。
14. DPOY(Defensive Player of the Year)——最佳防守球員
15. DRB(Defensive Rebounds)——防守籃板
16. DRB%——防守籃板率,這是估算球員在場時他抓到防守籃板的百分比,計算公式如下:
DRB = 100 * (DRB * (Tm MP / 5)) / (MP * (Tm DRB + Opp ORB))
17. DRtg(Defensive Rating)——防守效率是衡量每百回合球員和球隊的失分值,具體的解釋可以參考:http://www.basketball-reference.com/about/ratings.html
18. DWS(Defensive Win Shares)——防守貢獻值
19. eFG%——有效命中率是根據(jù)3分比2分多一分的情況進行了調(diào)整,計算公式如下:
eFG% = (FG + 0.5 * 3P) / FGA.
20. FG(Field Goals)——命中數(shù)(包括兩分球和三分球)
21. FG%——命中率
22. FGA——出手次數(shù)
23. FT(Free Throws)——罰球
24. FT%——罰球命中率
25. FTA(Free Throw Attempts)——罰球次數(shù)
26. Four Factors——四因子,也就是籃球取勝的四大因素,具體可以參考:http://www.basketball-reference.com/about/factors.html
27. G——比賽
28. GB——勝場差,勝場差=(勝場第一球隊的勝場數(shù)-勝場數(shù))+(負場數(shù)-勝場第一球隊輸球場次)/2
29. GmSc
比賽評分,這也是由ESPN專家John Hollinger對球隊的比賽的評價指標(biāo),計算法方法如下:
比賽評分=PTS + 0.4*FG - 0.7*FGA - 0.4*(FTA-FT) + 0.7*ORB + 0.3*ORB + 0.3*DRB + STL + 0.7*AST + 0.7BLK - 0.4*PF - TOV
30. GS(Games Started)——先發(fā)場次
31. L(Losses)——負場數(shù)
32. L Pyth——Pythagorean 負場數(shù),計算方法如下:
P負場數(shù)=G-P勝場數(shù)
33. Lg(League)——聯(lián)盟
34. MVP——最有價值球員
35. MP——出場時間(從1951-52賽季開始統(tǒng)計)
36. MOV——邊際勝率值,計算方法如下:
MOV = PTS - Opp PTS
37. ORtg——進攻效率(1977-1978賽季引入)它是由Basketball on Paper作者提出來的,進攻效率分為球隊和球員兩種,對球員來說是指球員每100回合貢獻的分數(shù),對球隊來說則是指每100回合的得分。更多的細節(jié)可以參考: http://www.basketball-reference.com/about/ratings.html
38. Opp(Opponent)——對手
39. ORB(Offensive Rebounds)——進攻籃板(從1974-1978賽季開始統(tǒng)計)
40. ORB%進攻籃板率
41. OWS(Offensive Win Shares)——進攻貢獻值,具體計算方法可參看:http://www.basketball-reference.com/about/ws.html
42. Pace——回合數(shù)(從1973-1974賽季開始統(tǒng)計),它是對球隊在48分鐘內(nèi)回合數(shù)的一個估算,具體的計算公式如下:
Pace = 48*((Tm Poss + Opp Poss)/(2*(Tm MP /5)))
43. PER(Player Efficiency Rating)——球員效率值,它是由ESPN的數(shù)據(jù)分析專家 John Hollinger提出來衡量球員效率的指標(biāo),用Holligner的話來說就是將說有球員的正面貢獻數(shù)值相加減去球員的負面貢獻值。具體的計算公式參考:http://www.basketball-reference.com/about/per.html
44. Per 36 Minutes——每36分鐘數(shù)據(jù),即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除以上場時間再乘以36。如上場20分鐘,10助攻,那么36分鐘助攻數(shù)就是:18
45. Per Game——場均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
46. PF(Personal Fouls)——個人犯規(guī)數(shù)
47. Poss——回合占有率(從1973-1974賽季開始統(tǒng)計),回合占有率是基于球隊本身和對手的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來進行統(tǒng)計的,回合占有率的計算公式如下:
POSS = 0.5*((Tm FGA + 0.4 * Tm FTA - 1.07*(Tm ORB / (Tm ORB + Opp DRB)) * (Tm FGA - Tm FG) + Tm TOV) + (Opp FGA + 0.4 * Opp FTA - 1.07 * (Opp ORB / (Opp ORB + Tm DRB)) * (Opp FGA - Opp FG) + Opp TOV))
48. PProd(Points Produced)——生成得分,由Dean Oliver提出的進攻得分度量指標(biāo)。
49. PTS(Points)——得分
50. ROY(Rookie of the Year)——新秀賽季
51. SMOY(Sixth Man of the Year)——最佳第六人
52. SOS(Strength of Schedule)——比賽強度,這是一個度量比賽強度的
53. SRS(Simple Rating System)——簡單評分系統(tǒng),這是一個考慮了平均得分和比賽強度的指標(biāo)。該指標(biāo)通過超過平均分與低于平均分的比值來展示,平均值為0.
54. STL——搶斷
55. STL%——搶斷率
56. Stops——這是Dean Oliver\'s提出來防守阻斷的度量值,具體的解釋可以參看這里()
57. Tm——球隊
58. TOV(Turnovers)——失誤數(shù)(從1977-1978賽季引入)
59. 失誤%——回合百分比,計算方法為:
TOV% = 100 * TOV / (FGA + 0.44 * FTA + TOV).
60. TRB(Total Rebounds)——總籃板數(shù)
61. TRB%——籃板率
62. TS%——真實命中率是綜合考慮了2分球、3分球和罰球命中率的投射效率值衡量標(biāo)準(zhǔn)。
63. TSA(True Shooting Attempts)——真實出手數(shù),計算公式如下:
TSA = FGA + 0.44 * FTA
64. Usg%——球員使用率,這是度量當(dāng)球員在場時球隊對球員的使用率,計算公式如下:
Usg% = 100 * ((FGA + 0.44 * FTA + TOV) * (Tm MP / 5)) / (MP * (Tm FGA + 0.44 * Tm FTA + Tm TOV))
65. VORP(Value Over Replacement Player)——這是衡量一個球員在球隊每百回合超過球隊替補的貢獻值。在http://www.basketball-reference.com/about/bpm.html#vorp可以看到更詳細的介紹。
66. W(Wins)——勝場數(shù)
67. .500——勝率超過5成,計算方法(W-L)/2
68. W pyth(Pythagorean Wins)——P勝場,計算方法如下:
W pyth = G * (Tm PTS14 / (Tm PTS14 + Opp PTS14))
上面的公式是通過對公式log(Tm PTS/Opp PTS)做邏輯斯蒂回得到的。通過對BAA,NBA和ABA的賽季分析,平方誤差大概是3.14左右。
69. W-L%——勝率,勝率=(勝場數(shù)/(勝場數(shù)+負場數(shù)))
70. WS——勝利貢獻值,球員對勝利共享的度量標(biāo)準(zhǔn),計算方法看[這里](http://www.basketball-reference.com/about/ws.html)
71. WS/48(Win Shares Per 48 Minutes)——衡量球員每48分鐘的勝利貢獻值,具體的計算看: http://www.basketball-reference.com/about/ws.html
72. Win Probability——獲勝概率,這是對具體某場比賽某隊獲勝概率的預(yù)測,這通常與賠率也有關(guān)系。
73. Year——賽季年,也就是賽季進行的年份。由于NBA的賽程是分散在兩年當(dāng)中,所以在NBA中所說的賽季年份一般指的是下半賽季的年份。例如:2016-2017賽季,如果說賽季年則指2017年。
以上是常見的NBA統(tǒng)計術(shù)語,大部分是從英文資料整理過來,有些在翻譯上可能不符合習(xí)慣,甚至錯誤,懇請大家指正。希望大家在以后討論球時能通過理解這些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來輔助論證。由以上的基本介紹可以看到,沒有任何統(tǒng)計指標(biāo)能夠完完全全的球員的真實價值,每個統(tǒng)計指標(biāo)都有局限性和側(cè)重點。數(shù)據(jù)僅是套路時的一個參考。
以上就是關(guān)于中國pos機數(shù)據(jù),NBA數(shù)據(jù)統(tǒng)計術(shù)語大全的知識,后面我們會繼續(xù)為大家整理關(guān)于中國pos機數(shù)據(jù)的知識,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