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(wǎng)上有很多關(guān)于詩歌pos機抄襲,沒文化還不是最可怕的……的知識,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(guān)于詩歌pos機抄襲的問題,今天pos機之家(www.tjfsxbj.com)為大家整理了關(guān)于這方面的知識,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!
本文目錄一覽:
1、詩歌pos機抄襲
詩歌pos機抄襲
防走失,電梯直達
安全島報人劉亞東A
來源:基本常識
作者:項棟梁
沒文化真可怕,更可怕的是假裝有文化。
不過,假裝有文化還能挽救一下,要是學了一肚子假文化,那可真的沒救了。
——基本常識·項棟梁
5月21日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中的小滿,汽車品牌一汽奧迪請?zhí)焱鮿⒌氯A做了一條廣告,從【小滿】這個名字背后蘊含的傳統(tǒng)文化處世哲學出發(fā),闡釋品牌的價值主張。
詩云:
花未全開月未圓,半山微醉盡余歡。
何須多慮盈虧事,終歸小滿勝萬全。
二十四節(jié)氣、詩歌、曾國藩、書法、中式哲學……這條廣告里傳統(tǒng)文化的標簽之多,簡直可以貼滿一輛奧迪的擋風玻璃。廣告發(fā)布之后,獲得滿滿贊譽,甚至有人說這是近年來最好的汽車廣告。
然而很可惜,整條廣告,從頭到尾的文案,全部都是抄襲自一位叫北大滿哥的視頻博主。
我仔細比對過北大滿哥的原視頻和奧迪的這條廣告,確認是100%抄襲無疑。
對這種惡劣行為,當然要毫不猶豫地譴責,抄襲可恥,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辯駁。
一汽奧迪關(guān)于抄襲的道歉聲明
今天,奧迪發(fā)聲明向劉德華和北大滿哥道歉,并果斷把策劃這條廣告的乙方公司推出來祭旗,只承認監(jiān)管不力、審核不嚴的錯誤。在我看來,這樣的道歉只是流于表面,而沒有抓住實質(zhì):
奧迪品牌方,以及策劃這條視頻的廣告公司,真正的問題在于自身沒文化,卻要假裝有文化,并且用牽強附會、粗制濫造的傳統(tǒng)文化來誤導公眾。
對小滿節(jié)氣牽強附會的解讀
現(xiàn)在我們熟知的二十四節(jié)氣定型于1645年的《時憲歷》,但對于節(jié)氣的劃分從殷商時期就開始了,只是最初的劃分沒有那么詳細。隨著天文歷法的進步,節(jié)氣劃分逐漸細致,節(jié)氣名稱也逐步改變。
但自始至終不變的是,節(jié)氣是用來指導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的,而不是用來教你做人的。
按照北大滿哥的說法,之所以有小暑對大暑、小寒對大寒,小滿卻沒有對應大滿,是因為這不符合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為人處世的理想狀態(tài),即做人做事不要追求太滿,小滿即可。
為了顯得有文化有權(quán)威,他還【借用曾國藩的一句話】來說明這個道理,也就是今天大家看到的那首詩的第一句:
花未全開月未圓
然而,這種解釋純屬牽強附會,屬于馬后炮的過度解讀。
小滿作為節(jié)氣名稱,意思是這個時節(jié)小麥已經(jīng)初步灌漿,籽實逐漸飽滿,但還沒有完全成熟。那么小麥種子完全成熟的時期有沒有對應的節(jié)氣呢?這個真有!
緊接著【小滿】這個節(jié)氣的是【芒種】,意思是小麥種子的麥芒開始變得鋒銳,北方農(nóng)民要開始準備夏季小麥收割了。
所以,并不是沒有小滿對應的大滿節(jié)氣,而是因為這個節(jié)氣有更貼切、更直觀的名稱,叫芒種。根本不是什么為了告誡大家做人不要太滿所以不用大滿這個名字。
按照北大滿哥這種望文生義的解讀,大滿寓意做人太滿所以不用,那芒種是不是寓意鋒芒畢露呢?把【芒種】放進二十四節(jié)氣,是古人鼓勵大家做人要鋒芒畢露嗎?
所以說,“沒有大滿節(jié)氣是因為不符合古人倡導的做人態(tài)度”這種說法,純屬虛構(gòu)。
先設定一個想當然的結(jié)論,再找古人的只言片語來解讀證明,繼而教你一個做人的大道理,是所謂傳統(tǒng)文化界最常見的騙人套路。
北大滿哥是真信還是假信我不知道,但顯然奧迪品牌方和那家抄襲文案的廣告公司顯然是信了這一套,因為他們沒文化還想裝作有文化。
北大滿哥傳播的那些假文化
其實,借【傳統(tǒng)文化】之名行【教你做人】之實這種做法,如果傳播的是真文化,也算無可厚非。問題在于,絕大多數(shù)搞這種傳統(tǒng)文化解讀的人都缺少一種求真求實的品質(zhì),真假文化摻混著講,葷素不忌,真假不分。
以這次被抄襲的小滿文案來說,北大滿哥在視頻里說,其中那首詩有三句是他原創(chuàng),第一句【花未全開月未圓】是借用曾國藩的話。這就是非常典型的假知識、假文化。
實際上,【花未全開月未圓】這句雖然被清朝的曾國藩用過,但曾國藩從未聲稱是他自己原創(chuàng),因為這句詩是來自北宋名臣蔡襄的詩,
十三日吉祥探花
宋·蔡襄
花未全開月未圓,尋花待月思依然。
明知花月無情物,若使多情更可憐。
曾國藩喜歡這句話,并多次使用這句話,但它不是曾國藩的話。
北大滿哥視頻中那首詩,自然更不是曾國藩寫的。然而,由于他所傳播的假文化,網(wǎng)絡上已經(jīng)有很多來源在引用這首詩時標注了作者是清代曾國藩。
有人文博主錄了朗誦:
炒股的人也用來告誡大家不要太貪該拋的時候趕緊拋:
甚至還有蓋滿收藏章的“假書畫”出來了……
這些假借曾國藩名字的偽詩到處流傳,已經(jīng)對傳統(tǒng)文化形成了事實上的嚴重污染。
其實,寫詩的時候借用或者化用一兩句古人的句子是很常見很合理的,古代叫用典,現(xiàn)代叫致敬。但它有個前提,也是一個規(guī)則,就是你不能張冠李戴以訛傳訛。
明明是蔡襄的原創(chuàng),你給說成是曾國藩的句子,這不止是沒文化,而且是傳播假文化。
沒文化只害自己一個,傳播假文化卻是代代相傳,貽害無窮。
可能有人說我小題大做給人扣帽子,那再看看下面幾個例子。
乾隆下江南的假文化:
北大滿哥有一條視頻講的是乾隆下江南到處看人家春聯(lián)的故事,說有一戶人家貼的是
上聯(lián):驚天動地門戶
下聯(lián):數(shù)一數(shù)二人家
橫批:先斬后奏
乾隆大驚,誰家口氣這么大,仔細一問,原來,這個家族里有賣鞭炮的,所以叫驚天動地門戶,還有賣燒餅的,所以叫數(shù)一數(shù)二人家,還出了一位殺豬的,所以能先斬后奏。
就這么個故事,北大滿哥講得津津有味,我看得滿頭黑線……
乾隆下江南的相關(guān)傳說可以說是假文化的寶庫,民間各種菜肴、景點、楹聯(lián)都有附會乾隆典故來給自己貼金的做法。
其實,民間編點野史故事逗個樂子也沒啥,但正經(jīng)搞傳統(tǒng)文化教育的也拿這些野史來當知識傳播,就顯得水平非常低了。
神童參加科舉的假文化:
北大滿哥還有一條視頻,說的是神童騎在父親脖子上參加科舉,因才思敏捷意外金榜題名的故事。按北大滿哥的說法,這位10歲神童參加考試,考官出個上聯(lián)考他:
上聯(lián):子將父作馬
神童一下子對了出來
下聯(lián):父望子成龍
之后又對出一個對聯(lián),考官大喜,保證他金榜題名。
這個故事,北大滿哥講得是聲情并茂,我看得是尷尬不已……
這種民間戲曲故事里的爽文小段子,完全沒有科舉考試的基本常識,放在唐伯虎點秋香里博人一笑很合適,你一個打著北大招牌搞教育的,怎么好意思講呢?
當然,這里必須要強調(diào),類似這樣打著傳統(tǒng)文化名義傳播假知識、假文化的,在互聯(lián)網(wǎng)上非常普遍,絕不止是北大滿哥一人在做。只是他剛好出名了,還頂著北大的帽子,我就拿他來做個典型,并非對他有什么偏見,更沒有幫奧迪洗地的意思。
我的觀點很明確:
奧迪是沒文化裝作有文化,北大滿哥是有文化卻傳播假文化,各有各的可恥之處。
最后,教大家一個很好用的辨別傳統(tǒng)文化是否靠譜的辦法。
不管是線上的傳統(tǒng)文化自媒體,還是線下的什么國學教育機構(gòu),只要他有推廣《弟子規(guī)》,你可以扭頭就走。有一個算一個,全是沒文化和假文化的。
就是這么簡單粗暴~
以上就是關(guān)于詩歌pos機抄襲,沒文化還不是最可怕的……的知識,后面我們會繼續(xù)為大家整理關(guān)于詩歌pos機抄襲的知識,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