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上有很多關于pos機電銷代理團伙被抓,電銷騙局花樣翻新的知識,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pos機電銷代理團伙被抓的問題,今天pos機之家(www.tjfsxbj.com)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,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!
本文目錄一覽:
pos機電銷代理團伙被抓
作者:趙志疆
2021年10月下旬至11月,媒體記者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電銷行業(yè)亂象頻仍,“外呼系統(tǒng)+電銷機器人”的技術模式號稱可專線精準撥打、客戶信息標記,并通過技術規(guī)避通信運營商的監(jiān)管;其背后暗藏非法交易個人信息、違規(guī)銷售POS機等行為。
記者與電銷智能外呼服務商的聊天截圖 ?澎湃新聞
提起來電銷,很多人都不陌生,撥打電話的時間不一而足,電話推銷的內容五花八門,不期而至的電銷電話總是讓人不堪其擾。電話營銷與騷擾電話只有一步之遙,營銷的前提是征得用戶同意,漫天撒網的不當營銷則是騷擾。現(xiàn)實生活中,不少電銷公司以營銷之名行騷擾之實,對此,工信部和三大運營商近年來采取了“高頻呼叫封號”等措施,對電銷通話進行總量控制。沒想到,電銷也借助AI科技悄然完成了“升級”。
最近幾年,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,莫名其妙接到一個輕聲細語的電銷電話,尬聊了半天才猛然發(fā)覺,對方只是個“電銷機器人”。依托于AI技術的加持,“電銷機器人”不僅更加難以被察覺,而且可以適時分析接聽者的心理變化,從而決定下一步的營銷對策——在“電銷機器人”完成初步篩選之后,接下來就是職業(yè)電銷員的表演時間了。
電銷形式不斷花樣翻新,難免使人產生疑問:“高頻呼叫封號”措施,為什么沒能阻止電銷電話的狂轟亂炸?答案是,“防封機器人”正在成為電銷行業(yè)的新寵。互聯(lián)網上,兜售“防封機器人”的小廣告隨處可見,“三大運營商普卡秒變白名單、高頻不封號”這樣的字眼都被當作最大的賣點。相比起逃避監(jiān)管的“游擊戰(zhàn)”,推銷人員游說記者的措辭更令人感到吃驚:“我們是一級落地線路商,都是跟運營商那邊合作的?!比绻@種說法屬實,那無疑暴露了一個更大的問題,運營商本該為用戶搭建起堅固的防火墻,為何成了引狼入室的“幫兇”?
實際上,為電銷騙局提供便利的不只是運營商。5月11日,中國銀保監(jiān)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(fā)布《關于平安銀行電銷實物產品業(yè)務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案例的通報》,通報了平安銀行與第三方合作電話銷售實物產品業(yè)務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案例,在抽查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60筆電銷實物產品業(yè)務中,53筆業(yè)務存在違法違規(guī)問題,占比高達88.33%。如果說運營商疏于監(jiān)管,為電銷騙局敞開了方便之門,金融機構參與其中則為電銷騙局提供了更大動力——在金融機構的推動下,電銷騙局的迷惑性更強,殺傷力更大。高額的不法利益,正是電銷騙局雖屢遭圍剿卻不斷花樣翻新的關鍵所在。
電銷騙局始于信息泄露,終于不法傷害,在這個罪惡的產業(yè)鏈上,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存在著骯臟的利益。對此,有必要對癥下藥、各個擊破。作為個人信息保護“基本法”,《個人信息保護法》的一項重要原則是“誰處理誰負責”,對于采集個人信息的機構來說,確保個人信息安全是無法推卸的法律職責。在此基礎上,對于形形色色以科技公司之名為虎作倀者,有必要進行全面排查,以健全的機制、嚴格的監(jiān)管,為公共安全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。
更為重要的是,對于通信運營商和金融機構來說,有必要完善內部管理機制,提高風險防控的技術等級,不要輕易淪為黑色產業(yè)鏈的幫兇。要知道,殺雞取卵式的營銷手段注定是飲鴆止渴。(趙志疆)
以上就是關于pos機電銷代理團伙被抓,電銷騙局花樣翻新的知識,后面我們會繼續(xù)為大家整理關于pos機電銷代理團伙被抓的知識,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!
